百年厦大,十秩外文。一百年来,外文学科筚路蓝缕,硕果馨香。一代代外文园丁勤于耕耘、乐育英才,一批批外文学子学思笃进,傲成栋梁。在外文学科即将迎来创建百年之际,特此推出“外”文俊彦系列文章,与你分享一群优秀的外文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故事。本期为第4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足智多谋、恪尽职守的陈霖先生。
陈卫(现名陈霖),1966年出生于闽北光泽,1985-1989年就读厦大外文系英语专业,2002年获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悉尼大学(USYD)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AGSM)MBA学位。厦大毕业30余年,他在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外资司、发展司、政研室,河北石家庄、天津滨海新区以及中国驻挪威、埃及等国使馆工作过,现任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副司级经济商务参赞。

陈卫家境贫寒,一直到高一学习成绩都不好。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科后,他突然开窍发力,以悬梁刺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劲和狠劲,如有神助一般,在5个月内从全班垫底蹿升到第一,强攻英语,从近乎零基础狂飙到全年段前三。英语老师力主,高考志愿他报了厦大外文系英语专业,从此厦大成为他生命的底色。大学期间,学习之余,他是英语角的主要组织者之一,还跟同窗好友一起在厦门市十多所小学开办英语培训班,培训了近2000人。毕业那年,经过考试选拔,他被外经贸部录用。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他考过IELTS,听说读写全部8分,考过TOEIC,得970分,他笑称对得起厦大外文系四载寒窗和授业恩师。
在外经贸部外资司,陈卫负责投资促进,是提出把厦门九八升格为国家级投洽会的第一人,初显前瞻性和战略眼光。1998年调入政研室,此后20多年,他时有研究成果获肯定,如《清洁发展机制: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新契机》获全国商务研究成果奖,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建议被纳入天津市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并付诸实施。在人民日报、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外资等报刊上也不时有文章发表。2014年他受命研究并提出“中非工业化伙伴计划”,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并获得全国商务研究成果奖,2015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宣布实施。2014-2016年,他先后有近10篇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连续三年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2006年挂职担任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经过认真研究和谈判,推动建立了“新加坡-天津经贸理事会”。
从事经济外交30多年,他到访50多个国家,在挪威、澳大利亚、埃及、立陶宛工作生活了11年。2011年初出任驻埃及经商参赞,亲历“阿拉伯之春”煎熬,三年后离任,登机前写下《出埃及记》:乱世百般苦,千日千年长。拂袖乘风去,从此不思乡。2017年初他再次奉命驻外,写下了《抵立陶宛》:神州二月日渐暖,北地春迟雪犹寒。波海持节家万里,丝路耕读又一站。在埃及,他推动同胞联合自保,应对乱局,并指导成立了埃及华人石材行业协会,如今该协会已发展成为埃及最强华社;在立陶宛,他号召中资企业报团取暖,发声维权,建立了立陶宛中国商会,目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他走进驻在国大学课堂、商会协会和企业工厂,介绍宣讲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政策商机,广交当地政商学各界朋友,服务中外企业,致力推动国际交流、友谊与经贸、科技、旅游、物流、电商、农业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经商处常常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在他的努力下,立陶宛拔得头筹,成为全球首个签约参加201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他的务实赢得各方认可,2019年被评为优秀外交官。

封面图/高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