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厦大,十秩外文。一百年来,外文学科筚路蓝缕,硕果馨香。一代代外文园丁勤于耕耘、乐育英才,一批批外文学子学思笃进,傲成栋梁。在外文学科即将迎来创建百年之际,特此推出“外”文俊彦系列文章,与你分享一群优秀的外文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故事。本期为第2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厦门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第一任系主任、蜚声中外的学者周辨明先生。
学贯中西
周辨明(1891-1984),字忭民,福建惠安人,是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早年求学于厦门鼓浪屿寻源书院,1908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1年毕业后留校教授英语,1914年秋到北京清华学校担任英文教员。1917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修数学。1921年来到厦门大学,任总务主任兼数学教员;1923年,担任厦大外国语言文学系第一任系主任。1928年赴德国汉堡大学留学,1931年获语言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任厦门大学英文教授兼注册部主任;1933年兼任文学院院长;1937年任教务长;1941年改任文学院院长。1949年至195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讲学一年。后移居新加坡继续从教,成为誉满海内外的知名学者。

外国语文学系第一任系主任周辨明
周辨明学贯中西、治学严谨,是现代汉语言学和文字改革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在汉语拼音化、方言音韵及汉字检索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主要论著有《中华国语音声字制》《厦语入门》《语言学概要》《厦语音韵声调之构造与性质》《中华国语音母和注声的刍议》《古音观止》等,并发明半周钥笔索引法,该索引法能按照汉字结构的特征将形声字结集在一起,有其显著优点,为学界所重视。

周辨明不但在学术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富有才情。1944年秋,时任厦大校长萨本栋要离校访美,长汀县万人空巷为之送行。时任外文系主任的周辨明预感到萨校长有可能此去不再回校,于是在“囊萤斋”亲自谱写了英语歌Susan, Bring Your Husband Back。歌中的Susan是萨本栋夫人萨黄淑慎的英文名字,全歌反复唱着同样的歌词“Susan,Bring Your Husband Back”,师生们在周辨明的带领下为萨本栋校长送行,深情高歌,一叹三唱,热泪盈眶。这可算作是厦大校史上英语原创歌曲荡气回肠的绝唱。
潜心教学
1928年初,厦门大学出资送周辨明赴德国汉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31年,周辨明学成归国。1933年任文学院院长,兼任英文学系主任。周辨明每周授课十六小时,同时也负责全校的英语课授课,亲自执教低年级《英语语音学》,他是中国最早把国际音标运用到英语教学的教师,为当时外国语文学系学生打下了较扎实的外语基础。与他同时留英的郑朝宗教授曾说,周辨明的英语说得比伦敦人还好。厦大校友、山东大学经济法教授端木文在一篇回忆母校的文章中,也提到“周辨明的英语课更是同学们爱上的基础课”。
周辨明很重视国外英语教学的动态和信息,在他和李庆云的协助下,学校图书馆及时采购到最新出版的好书,使当时厦门大学的英文教学与国外先进英语教学同步。1934年,周辨明主编“厦门大学语言学丛书”一套 12本,并亲自撰写和编译了其中的《英语口授法课本》《万国通语论》《国语厦语注音汉英对译辞典》。

由于外国语文学系承担着全校其他各系英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周辨明把提高全校英语水平视为己任,非常重视全校各系唯一的英语必修课“大学英文”,与李庆云共同编选了《大学初年级英文选读》(Freshman English Readings)一书作为大学英文课的主要教材,首版于1938 年出版,后来每年出版一册新版本。

厦大内迁长汀办学期间,英语教材十分匮乏,为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周辨明根据叶斯帕森、荷恩毕等诸位名家的著作,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编撰《英文文法纲要》(English Grammar Notes)一书作为大学英文课的必读教材。这部语法书是周辨明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多年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使学生明白如何分析英语,更能帮助学生说出合乎规范的英语,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厦门大学复员时期,周辨明和李庆云是当时专业课程的主要授课教师,他们非常重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强调学生必须首先能够用正确的英语来表达自己。周辨明的英语说得标谁、流利,对学生培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对教师队伍也是要求颇高,在任用教师时,对其英语语言能力严格把关,所以外文系教师的英文水平上都很有实力。
除了课堂教学外,周辨明十分注重课外英语活动与课堂英语教学的紧密结合。周辨明执导英文学会多次在长汀排演英语独幕剧,演出的独幕剧选自大学英文课的必读的Freshman English Readings。演员是来自全校各系的学生,参加演出的每位演员都能得到严格培训和悉心指导,每次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会发觉自己在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方面得到了很明显的提高。有一次,周辨明还特别作为主角出演Meredew's Right Hand英语独幕剧。

20世纪30年代,萨本栋校长(前排右七)
与英文学会师生合影
师儒硕望
自1921年起,周辨明在厦大执教近30年之久,对外文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后代外文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周辨明在厦大,既是教授又是行政管理者,始终尽职尽责,在抗战期间厦大内迁长汀中表现尤为显著。1937年迁校计划被提上日程,萨本栋校长委派时任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的周辨明前往选址,长汀很快被选定为厦大内迁的校址。
选定校址后,周辨明曾写道:“从十里洋场的厦门,到七闽穷僻的长汀,从雕栏石砌的高楼大厦,到画栋剥落的破败庙宇,这期间,转变得太惊人了。不过这一转变,对于重生的厦大,却是十分有利的,这种经验可以说是有钱没处买的……”

1940年校主陈嘉庚(前排右三)
在长汀与厦大师生合影
周辨明还是个惜才如金的良师。据1940级历史系校友朱昭仪回忆,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福州协和大学的外文系,但却被周辨明“挖了墙脚”。“你来厦大,协和大学开什么课,我也开!”周辨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亲自去问协和大学外文系开设哪些课程,跟协大校方交涉朱昭仪转学厦大事宜。对于朱昭仪突出的英语成绩,周辨明用心栽培,因材施教,朱昭仪一进厦大,就被推荐去参加全国英语比赛。周辨明把朱昭仪排在最好的基础英语班,还请李庆云教授单独给朱昭仪上英语课,这些细节朱昭仪记得一清二楚。
1946年4月,在厦大二十五周年校庆典礼上,学校特地增加了《庆祝周辨明教授在校任教二十五周年纪念》节目,并在校庆庆典上赠送他银鼎一座,上刻“师儒硕望”四字,以奖励他对厦门大学作出的卓越贡献。外文系学生亦在庆典时献赠纪念手杖一支,上刻“望重成钧”四字,颂扬他“历来热心教务,教导有方,奖掖后进,诲人不倦”。周辨明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外文人,留下的重视基础、管教管学、严格要求的教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代代外文人传承和发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周辨明先生勤勉敬业、教研双馨的品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的追求,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精神,是百年外文的深沉积淀,也是外文学科迈向新百年新征程的浑厚动力。
(文中图文主要参考《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史》、《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泉籍翻译家与中西交流——生平述介与著译考录》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南强故事”等)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宣传中心
文/郭育茹、杨玉洁、林小彤
封面图/彭圣淇
编辑/王卓然